年度活動 - 2021飛航講座--中華航空班表策劃部吳友仁經理:剖析客運班表如何轉動全球航空
航空班表是啟動一趟旅程的原動力,也是航空公司運作的軸心,中華航空公司企業發展室班表策劃部吳友仁經理,從旅客需求、競爭考量、營運限制、法規限制以及運量組成等五大班表規劃重點,聚焦剖析航空客運班表規劃及組成要素,原來,平常我們習以為常的航空班表,背後居然藏著這麼多有趣的秘密。
班表組成六大要素
旅客班表的基本組成要素包括離到城市、航班班號、飛行日期、機型、啟程和到達時間、飛行時間等資訊,是旅客規劃行程以及選擇航班的依據,除此之外,班表也是驅動航空公司運作的基礎,吳友仁說明,班表一旦發布後,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員工是跟著班表在工作,同時也要依據標準化班表格式將發佈至訂位暨全球通路分銷系統、場站、地勤代理等協力廠商等。目前業界是採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所頒布的SSIM (Standard Schedule Information Manual) 為班表作業標準規範。
掌握旅客需求提供最適航班產品
旅客的需求可以大概分為商務、休閒、探親三種,隨著旅客的身分和目的不同,對於班表的期望也會不同,例如商務旅客可能希望班次密集一點、多一點,反映在班表規劃上以雙向早上/傍晚出發為基本,並且也許可增加一班午間出發,增加商務旅客的選擇性;休閒旅客則希望航班最好是在周末出發或是可以在下班之後搭機,早出晚回是主要偏好,並且重視票價,反映在班表規劃上則以早上出發、午間/下午回程為基本;探親旅客有季節性和假期性的需求,像是過年期間放大機型或增開加班機等,以因應大量的返鄉過節人潮。吳友仁表示,隨著產業循環或投資環境變遷,台商近幾年逐漸將製造基地從大陸轉移到中南半島,航空公司也會就外部需求變化,適時將運能調整或投放,以符新興市場需求。
追求最佳航機使用率
航機使用率是班表作業人員最重要的績效指標(KPI),吳友仁形容一架航機好比一座工廠,一架航機動輒就是兩、三億美金以上,使用率越高,產出就越高,相對單位成本就可降低;例如一架航機每個月的租金若是40萬的美金,每天有10架航機各飛12小時,每年的成本是4800萬美金,跟有12架航機每天各飛10小時,每年成本則將近5800萬美金,雖然每年產出21,900航班架次是一樣的,但是在營運成本上就有1000萬美金的差距。良好的「航機使用率」能讓空公司在有限資源下,發揮更高的航機營運效益。
積極爭取時間帶提升競爭力
機隊架數、航機性能、修護需求、組員人力調度限制、場站和跑道設施等,都是影響班表規劃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至關重要的,莫過於如何取得時間帶(Slot)。吳友仁說明,根據IATA的定義,時間帶為於某機場特定日期分配給航空器活動或可用的離、到場預定時間,例如航機於7點15分抵達機場,然後於8點15分離開,這1小時就是時間帶。
時間帶對航空公司是營運最重要的資產,然而吳友仁提到:「隨全球航空客貨運量持續增加,各國機場日漸擁擠,尤於機場建設新跑道及航廈等設施之過渡期,航空公司已極難取得理想時間帶,對航空公司而言,時間帶顯然是越來越重要的資源。」。因此,一些特定機場為了提升時間帶使用效率,將時間帶資產化,有興趣的航空公司可於次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交易,例如倫敦希斯洛機場時間帶長期飽和,美國達美航空苦於無法取得新增時間帶,透過交易方式向克羅埃西亞航空以1950萬美元取得5組起降時間帶。
善用第六航權創造更多市場機會
為了創造更多元的市場,如何確保第六航權旅客能夠雙向銜接,是班表規劃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第六航權又稱為橋樑權,指本國航機可以用兩條航線的名義,接載甲國和乙國的乘客和貨物往返,但途中必須經過本國,吳友仁舉例,假設有3個東南亞到臺北的航班,以及另外3個臺北到北美的航班,如果在班表規劃上能夠實現在桃園中轉,則可以產生3乘3的額外9條接轉航班,發揮航網效益。
最後,吳友仁表示,沒有一個完美班表,班表作業需要兼顧公司營運與市場需求,是一個在公司資源、營運限制、營業和市場需求三者之間,不斷協調和取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