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活動 - 2018講座-飛航管制員陳妍君:塔臺三個職務 確保飛航安全

活動時間起訖: 
2019/01/17

日劇《東京空港物語》中,深田恭子飾演的塔臺飛航管制員篠田香織,深深牽動航空迷與日劇迷的心。每一個機場都有著一群飛航管制員,他們透過全球的管制網絡,確保每一架在天空翱翔的飛機都能一路受到航管的照顧,安全抵達目的地,陳妍君身兼桃園及松山機場管制塔臺飛航管制員,一一為大家講解飛航管制員的工作。
 
安全有序效率 管制飛機飛行

說起飛航管制的歷史,美國的Archie W. League可說是歷史上第一位飛航管制員,當時他的配備就是一把椅子、一把陽傘,並且以綠色與紅色的旗子告知飛機可以或不可以落地。飛機漸漸增多之後,光靠原本的目視管制已經不夠,開始加入無線電,也發展出塔臺機制,以目視搭配口語,指示飛機是否可以落地,這就是最基本的飛航管制概念。這個基本的目視管制,在當無線電失效時,仍然做為備用的管制方式。
 
飛航管制員的工作就在於管制飛機的飛行及安全隔離,以確保飛機的到場與離場都達到安全、有序、效率的三大原則。對於飛行員而言,整趟飛行旅程都受到不同的管制,飛航管制包括起飛前的機場管制、起飛時的近場管制、飛航途中的航路管制、降落前的近場管制、抵達目的地的機場管制。
 
當飛機飛離機場後,進入飛航管制員看不見的航路飛行,必須透過雷達螢幕上的各種訊號追蹤,以了解每一班飛機飛行的高度、進場要使用的跑道、目的地、機型、速度等資訊,確保班機一架架順利抵達、離場。陳妍君比喻,其實不同航路就像是車輛經由交流道進入高速公路一般。
 
塔臺飛航管制員不只管制飛機,也管制著所有使用機場跑道以及滑行道的車輛與拖機,因此,塔臺飛航管制員必須配備手持無線電與航管用耳機,透過耳機與機師在航管波道裏溝通、經由手持無線電與地面的車輛溝通。因此,塔臺飛航管制員會同時聽到不同來源的聲音,必須精準判斷究竟是要先回覆天上的機師還是地面的車輛。
 
機場管制有許多專用的英文單字,例如滑行道(Taxiway)、許可落地(Cleared to land)、地面管制席(Ground)等。而在航管波道的世界中,各家航空公司也各自有專屬的代碼,以及航空用的小暱稱,例如,華航的代碼是CI/CAL,在航管波道裏頭的航空暱稱是Dynasty(王朝);台灣虎航代碼是IT/TTW,小暱稱則是可愛的Smart Cat(聰明貓)。就連英文數字的發音也都有學問,例如數字3,就必須發音「Tree」,就是為了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管制工作沒有語言的模糊地帶。
 
三大職務守護 確保飛航安全

機場塔臺內有三個職務負責飛航管制,分別是許可頒發席、機場管制席與地面管制席。乘客登機坐定位後,後推前五分鐘,機師會向許可頒發席要求航管許可,許可頒發席頒發的航管許可內容,包含了航機離場時所要使用的離場程序,也就是類似交流道的概念、註記航機要求的巡航高度,並且給予每一架航機在這趟飛行所使用的專屬航管電碼,航機飛到天際後經由雷達掃到這架飛機,就可以透過電碼比對到飛行計畫,幫助航管精確掌握航機的飛行位置。
 
飛機後推準備離場,機師會向地面管制席請求後推及滑行許可。當飛機滑到跑道頭準備離場前,就由機場管制席管控是否可以離場,考量的因素包括風向風速、航機操作等,舉例來說,如果有連續兩架飛機進到機場,機場管制席必須判斷這兩架到場飛機之間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一架離場航機起飛,如果風勢不好時,兩架落地的飛機距離太近就會不安全,機場管制席必須一直不斷地判斷飛機是否可以安全離場。
 
大家常常聽到,班機因為「航管因素」必須延誤,陳妍君解釋,常常是因為鄰區的機場發布流量管制公告造成的。例如香港機場因為天候或航情因素,空域以及機場無法容納更多飛機進場,就會發布流管限制公告,可能每二十分鐘或是更久才能有一架飛往香港的班機可以離場,桃園機場平均每十五分鐘就有一班飛往香港的班機,勢必會因為航管因素而延誤起飛。
 
 

ADD.   104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31號2樓
Email. service@cadf.org.tw
TEL.   02-27186857/02-27186858
FAX.   02-25145894